专业建设

专业介绍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专业建设 -> 专业介绍 -> 正文

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介绍

发布时间:2025-07-22 浏览量:

一、专业概况

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发布的《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》,我校设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,于2023年9月正式招生。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“新工科”方向之一,本专业立足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前沿,面向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、互联网及相关领域,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、科学精神与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
目前,专业拥有专兼职教师10人,其中副教授1人,博士研究生2人,其余皆为硕士研究生学历。教师团队结构合理、教学经验丰富,兼具科研能力与工程实践背景,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与项目开发,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不断提升。

二、专业特色

本专业紧跟国家发展战略与产业人才需求,突出“岗位导向、融合发展、实践为本”的培养特色。2025年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明确提出,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,行业人才缺口将达500万人。本专业紧密对接“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、人工智能训练师、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”等典型岗位,构建了覆盖数据采集与标注、算法模型训练与评估、系统开发与集成的完整课程体系。

课程设置聚焦AI技术主干,涵盖Python开发、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、计算机视觉、自然语言处理、AIGC等核心领域,强化TensorFlow、PyTorch等主流框架的实战训练,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,提升学生工程化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同时,专业注重“AI+X”交叉融合应用,面向智能制造、数字文创、智慧教育、智慧农业等行业,引导学生在多模态交互、边缘计算、智能终端等方向开展综合实践,拓展创新潜力。为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,设置“数字孪生技术、鸿蒙应用技术、云服务、Web开发、嵌入式系统”等拓展模块,支持学生多元成长,通过竞赛、项目、实习等方式不断积累成果、增强职业竞争力。

三、实训基地

为提升学生工程化与职业化水平,专业依托以下实训平台开展教学:

人工智能创新工坊:配置AI前端设备、GPU服务器、项目协作终端,支持模型训练、系统调试与小组项目开发。

共享实训中心:涵盖云计算运维、数字孪生、物联网等方向,面向智能制造与工业AI应用。

四、专业优势

在人工智能浪潮中,本专业立足前沿,紧跟大模型、AIGC 与边缘智能等新兴技术,课程内容实时更新,始终与产业发展保持同步。教学团队采用“双导师”模式—多数教师拥有深厚的工程背景或企业实战经验,不定期邀请行业导师参与课堂,确保每一个知识点都能落地成“项目能力”,让学生真正掌握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能力,。

围绕“做中学”的理念,专业课程分为多个层次与模块,从 Python 编程入门,到复杂的 AI 系统部署,每一步都清晰可见,毕业时可具备独立承担工程项目的能力。与此同时,专业鼓励以赛促学,在国家级和省级大赛中,学生凭借扎实的技能与创新思维多次斩获大奖,这些经历不仅提升了自信,也让课堂知识得到了检验与升华。

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竞争力,本专业推行“证书+能力”双提升计划。学生在校期间,除掌握实践技能外,还有机会考取人工智能训练师等权威认证,为未来求职或深造增添有力背书。这些富有实战经验、持有行业认证的毕业生,可以走进智慧城市、医疗影像、智能制造、数字文创等多种 AI 工作场景,也可选择继续深造,专业升本。